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楼市烦躁浮光掠影:一线城市房价接连10个月上涨。1月份,南京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上涨215%、北京二手房网签量同比大幅上涨360%……
进入4月,跟着“国五条”各地细则接连出台,房地产商场履历了冰火两重天:
成交量大幅回落,二手房成交遭“腰斩”;房价未见明显松动,代价趋稳;一线城市房源降低,业主出手自愿降低;改进型需求明显降低,刚需仍然较足。“以北京为例,3月份套均成交95平方米,现在为90平方米,刚需逐渐成为主力。” 华夏地产商场研讨部总监张大伟称。
“4月份的成交量下滑是对3月楼市‘过度振奋’的修改,也说清楚商场张望空气较浓。”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讨院实行院长陈昇说。
楼市高烧暂退,但记者拜访中发现,推迟开盘、捂盘惜售、“阴阳合同”等方法逐渐“冒头”。
--推迟工期、捂盘惜售。有些城市“国五条”细则中明确指出,对报价明显高于项目前期成交价和周边在售代价且不接受辅导的项目,可暂不发预售证。
可是,代价、开盘时辰不决,是记者在多个楼盘拜访时得到的回复。大兴一家楼盘,原定3月底开盘的项目一直到5月还未见动态。尽管买房者多次质疑,但开发商只含糊其辞。
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由于前期天价成交量已让一些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因此一些开发商并不急于出手,而是打起了先张望再择机涨价的“算盘”。
--申报毛坯房,卖出“精装价”。为了抵达拿预售证和卖高价房两不误的目的,一些开发商申报给建委的是很低的毛坯价,可是出卖时却奉告消费者要签定毛坯和精装两个代价合同。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价轻轻松松就比申报代价多出小十万。
关于国五条细则出台后,房地产商场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北京、广州等地的建委和房管安排标明,正接近注重,并在研讨相关配套措施,防范开发商钻政策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