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武昌鱼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昨天得悉,我省发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武昌鱼制造技艺”等16个项目当选,至此我市省级项目已达50项。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最早得名与三国东吴故都的古武昌有关,其时就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歌谣,尔后王安石、苏轼、岑参、毛泽东等历代名人都写过吟咏武昌鱼的诗词。最著名的是毛泽东那句妇孺皆知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它让这一美食享誉全国,变成湖北的一道招牌菜。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屡次来武汉,为他做武昌鱼的是东湖客舍(即如今的东湖宾馆)的主厨杨纯清和帮手付家宽。

 

  据悉,这次当选省级非遗名录的“武昌鱼制造技艺”,维护单位是武汉艳阳天商贸发展有限公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姚伟钧说:“东湖宾馆、大中华酒楼曩昔都做过武昌鱼,大中华的柳学洪是第一代传人,如今已到第四代。这些年,艳阳天在传承和维护‘武昌鱼制造技艺’方面更杰出。”

 

  艳阳天董事长余震彦介绍,公司自1995年兴办以来,就把武昌鱼作为“看家菜”之一,先后约请付家宽、汪显山、蔡学仁等三位湖北鱼菜大师担任技术顾问。1998年,艳阳天的3名年青厨师拜师付家宽,如今他们都生长为“湖北烹饪大师”,在首届中国美食节上捧回4金2银。

 

  “咱们每年可出售30万条武昌鱼,河北、河南、陕西等地消费者还能在当地分店尝到地道的武昌鱼。”余震彦说。

 

  艳阳天还与鄂州武四湖渔场协作树立武昌鱼饲养基地,和“武昌鱼制造技艺”第三代传人卢永良联合建立淡水鱼鲜菜品研制中间,并经过武昌鱼美食节等推介武昌鱼文明。

 

  据悉,我省共有56个项目和26个拓展项目当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维护单位共1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