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湖北城镇化吹响号角 60万农民转市民

我省去年开全国先河率先编制《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吹响城镇化号角后,日前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更是传出消息,今年将力争有60万农民转市民。对此,有专家测算,这一政策除将惠及大批省内优势产业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

每1人进城将拉动50万投资

在武汉数个建筑工地打拼14年后,去年10月,“新武汉人”徐志在武汉远城区购置了一套120平米的自住房。

这个从鄂西大山走出去的汉子,在武汉奉献青春后,最终成功在这里安家。显然,他的经历不会是个案,而是湖北城镇化浪潮的一个缩影。

日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力争全年转移农民60万人以上。根据规划,到2015年,湖北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6%左右。到2020年,全省户籍人口达到6135万左右,常住人口达到5870万左右,城镇化率将达到61%左右。

“每年60万人进城,对湖北来说,就是全省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一”,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称,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这个增长速度也只能算是平均值,“但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根据国海证券公布的评估报告分析,在我国,每增加1个城市居民,城市将需要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依此计算,对湖北而言,每年60万人的进城规模,将会直接带动3000亿城镇建设投资。

“何处上岸”争议从未停止

“城镇化本质说到底是工业化”,秦尊文认为,城镇化发展,给我省带来诸多投资机会,“尤其是建材、钢铁和水泥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值得期待”。

卓创资讯钢铁分析师刘新伟说,在经历去年连续三个季度全行业亏损之后,由于城镇化等市场预期,钢铁行业经营状况都有所改善。“2012年是钢铁行业行情最差的一年”,据武汉钢铁贸易商李华介绍,钢材每吨市场价不到4000元,而且是一路走低。

卓创资讯水泥分析师卢宁表示,除钢铁产业外,城镇化必将带动水泥、建材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城镇化将催生住房的刚性需求,同时也将带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的更新换代需求。

在此行情下,各路资本已经开始发力挺进湖北。不久前,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刚刚与我省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预计“十二五”期间,整个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按照协议,该公司将在武汉、宜昌、襄阳及其他重点城市连片综合开发和交通基建。

虽然与城镇化有关的产业机会的讨论已成共识,但有关未来投资主战场的争议却从未停止。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省特大和大城市将由6个增至15个左右,中小城市将由40个增加到50个左右,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由46个增加到100个左右。

农民变市民,他们最终会选择何处“上岸”,哪里才是城镇化投资主战场?有专家认为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最终落脚点在小城镇,也有专家认为未来城镇化的主体应该依然是在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