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国务院医改办决定在全国设立“先救人”兜底保障基金,为医疗机构紧急救治患者,“先看病,后付费”,解除了后顾之忧。
国务院医改办要求,地方政府组织设立本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为医疗机构“先救人”兜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急重危伤患者施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患者急救费用无人支付或有缺口的,由救助基金补助,之后再检查和追讨。
武汉卫生部门表示,一旦该项政策实施细则出台,武汉市医院对急重危伤患者,都将执行“先看病、后付费”.
此前,武汉市卫生局副局长彭厚鹏曾表示,有关部门也在考虑建立补偿机制,为武汉市住院患者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兜底。
分析人士认为,武汉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已无大的政策障碍,一旦细则完善,将能全面推开。
近日,武汉市新农合、武汉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管理部门也相继表态,全力支持“先看病、后付费”,已从相关政策、降低患者个人支付比例、与医院系统对接等层面做了充分准备。
今年,武汉将启动新农合支付改革,在新城区试点“先看病、后付费”.年内,武汉市几乎全部的农村人口,有望享受这项便利:入院看病只需签一个字,出院结算只支付个人费用,约占总费用的10%(本报2月26日曾报道)。
武汉市约有600万市民参加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2月27日,武汉市人社局医保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保患者均可先行刷卡住院,出院时支付个人费用。不允许医保定点医院先行收取其他费用。建议医院将入院“门槛费”留待患者出院时支付。
不少医保定点医院正与医保部门积极沟通,推行“信用污点”记录等办法,共享医保患者个人信息,遏制恶意逃费。(李卫中)
医保部门全力支持“先看病后付费”
2月27日,武汉市人社局医保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力支持“先看病、后付费”.这意味着,武汉600万参加医保的市民“先看病、后付费”有了政策保障。
武汉市医保处处长李文韬说,“先看病、后付费”是一项民心之举,医保部门已与定点医院建成实时监控结算网络,自动支付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患者住院费用,要求定点医院不得提前收取“预付款”、“押金”等任何费用。
据了解,武汉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近600万,涵盖绝大多数城里人。职工医保住院报销76%,个人支付24%;居民医保住院报销70%,今年起新增一项大病保险,自费部分超过8000元的再报销50%、60%、70%,实际报销高达85%左右,个人仅支付15%.
李文韬说,“两保”人员个人支付比例已大为降低,后付费风险减。目前,“两保”网络已全部建成,患者可直接在定点医院刷卡住院,出院时只需缴纳个人的自费部分。住院时,除门槛费外,不允许定点医院收取任何费用。患者入院“门槛费”,也可放到出院时补缴。
“门槛费”是防范门诊病人占用住院资源,住院患者需缴纳的费用,根据医院级别不同,费用从100元至1000元不等。医保患者和新农合患者都必须缴纳。缴费时间医院可灵活决定。
多家医保定点医院建议:医保卡可记录“逃费污点”
武汉市多家医保定点医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动力不足,是担心少数患者不诚信而逃费。
可否增加医保卡“逃费污点”记录功能?有医院医保办负责人建议:加大少数人不守诚信的成本,尽可能减少逃费现象。
据悉,武汉市大多数医保定点医院,对患者住院都只收“门槛费”,不另外收预付款。但入院后,财务系统会自动追踪患者的治疗费用,一旦费用达到临界点,就会实时下催款单,要患者缴费。
少数大医院由于个人费用数额较大,要求患者住院时缴纳2000元不等的预付款。
武汉市中心医院则与银行合作,患者用信用卡预授权方式为个人费用担保,不用经常面对催款单。
武汉市五医院医保主任李娜说,医院如此谨慎,主要是担心有人逃费。目前,医保卡持卡人失信成本很低,“制卡部门与信息中心没有对接,即使患者不缴钱把卡押在医院,也可以报遗失再补办一个,下一次看病还能使用。”
多家医院建议,医保卡能否记下持卡人的逃费记录?一旦逃费,再看病可能有困难,通过合法措施,督促持卡人守信。
武汉市人社局医保处处长李文韬称,医保卡目前暂没有这项功能,这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开发,将组织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