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政治局会议要求完善考核

前日,审计署发布了2012年度中央部门单位的审计报告,结果表明,“三公”经费仍是突出问题。外交部、农业部等9个中央单位,超标准、超范围列支的出国费用,达2205.95万元。仅外交部,超范围列支的出国费用就达1396.29万元。“三公”经费中的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国土资源部审计查出的违规金额达2044万元。

“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公务用车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说,八项新规实施后,接待费明显下降,出国费用对比往年也呈下降趋势,但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却有“膨胀”趋势。目前,不论中央还是地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都是“三公”经费中的“大头”,不少地区占比高达60%至70%。

而如何推进公车改革,更是一个延续了近20年的老话题。“之所以进展缓慢,就是因为动的是有些人利益,现在公车私用似乎司空见惯。”他认为,公车改革如何改,不是难题,“杭州等地都有改革实践,学者们也提出了很多种方案。所以,障碍不是如何改,而是有没有决心改,有没有魄力对自己‘开刀’,有没有决心削弱自己的特权”。

他说,八项新规实施后,接待费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有地区“顶风上”,例如前不久被中纪委点名的海南琼中财政局长公款宴请、珠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公款吃喝,哈尔滨也被曝出,公款吃喝转向“会所”、农家乐等隐蔽场所。“不少官员在等待,觉得跟以前的专项行动一样,刮一阵风就过去了。”

他认为,如何治理“三公”经费,最关键的是建章立制,“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就曾提出,三公经费概念不清晰、口径和标准不够规范,不利于发挥约束和控制作用。个别部门还钻空子,超标准列支三公经费”。